立秋雖過,暑熱不減。8月24日,不少游客走進漢壽縣太子廟村洞庭景區賞花覓涼。
太子廟村洞庭花海四面環山,田壟平整,一條溪水環村流淌,水質清澈,將片片花海串珠成鏈。暑期新增的少年游樂項目,為休閑的鄉村之行添加了一份刺激。
2017年,在外打工辦廠發財致富的鎮人大代表劉青初看中家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在這里流轉山地,投資9000多萬元開發“花境花?!表椖?。如今,花海已打造成融合四季花海與特色農業的鄉村旅游綜合體,成為漢壽縣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和“網紅打卡地”,一年游客量過50萬人次。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太子廟打造成城里人向往的樂園、鄉親們的幸福家園?!眲⒋碚f。這些年,她引領村民開辦農家樂10多家,經營攤位貨鋪店30多個;解決村內及周邊村莊400余人就業,人均年增收1.9萬元以上。
在漢壽,像劉青初一樣的300名各級人大代表投身“田園牧歌”創業的人大代表,他們把鄉村好資源轉化成好業態,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注入動力。
“90后”縣人大代表李霞曾在上海從事媒體工作,從城市回歸農村后,她種起了橘子,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在毛家灘回維鄉,4000畝柑橘生機勃勃。立秋過后,李霞幾乎每天都泡在橘園,與員工一起為橘樹施肥、剪枝。她說,今年柑橘預計產量150余噸,銷售額270余萬元。
為幫助更多農民實現創業夢想,李霞代表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生態農業交流會、銷售幫扶等活動分享經驗,不但教會一批農民種養生態農產品,還幫他們把產品賣到省內外。在她的帶領下,越來越多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弄潮兒”。
走進崔家橋鎮崔家橋村電商服務站,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縣人大代表劉穩正通過直播向網友介紹漢壽土特產。在他看來,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
近年來,劉穩投入4000余萬元,流轉2700多畝耕地、2300多畝山地,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種植蔬菜和油茶;創建“農民致富微家”,帶領當地180名農民一起創業,發展農業種植及竹編、棕制品等傳統手工業,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吸納周邊300余人就業。
如今,該村擁有130名從事傳統手工藝的能工巧匠,成立了9個手工合作社和10個家庭經濟作坊,各類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120余萬元。該村還建成村史館、農民公園和法制文化廣場,發展農家樂18家,旅游綜合年收入達400萬元以上。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目前漢壽縣已建立“人大代表之家”415個,在“315名各級人大代表”的帶動下,共有8000多戶家庭戶均增收2.1億余元。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的漢壽各級人大代表,正攜手譜寫新的“田園牧歌”。
來源:漢壽縣人大
作者:田明時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