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省人大常委會在全省鄉鎮試點推行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到2021年實現全覆蓋,邁出了我省基層民主建設一大步。這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湖南基層的生動實踐,已成為具有湖南辨識度的一個重要人大工作品牌。
實踐證明,代表票決制是行得通、真管用的好制度,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雙峰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前后歷時11年,群眾詬病不已,被票決為年度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后,縣人民政府實行“軍令狀”管理,縣人大常委會組織全程跟蹤監督,年內便順利完成搬遷。寧鄉市喻家坳鄉票決的梔子小鎮項目,當地群眾自愿將土地、林地無償讓出,自愿拆除新建圍墻,主動參與河道清淤、雜草修整等,目前全鄉種植梔子規模已達1萬畝……
民生實事是群眾關心期待的“關鍵小事”,嵌入代表票決后,便成為彰顯制度優勢的“民主大事”。在這個過程中,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中國式民主是“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的真民主。有基層代表點贊:過去是政府“為民作主”,實行票決制以后,真正實現了“由民作主”。亦有基層人大工作者坦言:票決制讓鄉鎮人大履職行權的抓手更具體、更實在了,既有效激發了基層代表的履職熱情和內生動力,也有力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如何從“項目”到“事項”拓展,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是當前代表票決制工作必須跨越的關口。有的習慣“包辦”,不是“群眾點菜”而是“政府端菜”,導致政府“干”的并非群眾“盼”的,存在“被民主”的現象;有的唯“財”是舉,一講民生實事項目,首先考慮的是有沒有資金“盤子”,結果往往把政府計劃實施的項目,“搖身一變”成為民生實事票決項目;有的寅吃卯糧,出發點是好的,卻超越了財力和發展階段,個別地方甚至以民生實事之名,行違規舉債之實;有的宣傳發動不夠,代表參與度不高、發揮作用還不充分,讓票決制的成效打了折扣。
代表票決制說到底是讓“民聲”變“民生”、由“民主”定“民生”。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答不答應,是檢驗票決制工作成效的根本標尺。首先要扣好項目征集的“第一??圩印?,代表離群眾最近,應始終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關鍵小事”,在進村入戶上田埂、廣開言路聽意見的同時,充分發揮代表聯絡站、12345政務熱線等載體的作用,使之成為開門問需、開門決策的“民意場”,真正把群眾的“表情包”作為項目選擇的“風向標”。調查研究是人大代表的基本功,也是與群眾的“連心橋”,調查研究越深入,項目選取就越精準,群眾就越滿意、越支持,“扯麻紗”的事就越少。特別是對反映較大、呼聲較高的項目,應重點關注、深入調研。
為民辦實事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要想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必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應切實打通票決制與預算決算審查監督之間的制度通道,每年縣市區安排預算要通盤考慮,優化支出結構,讓鄉鎮有錢為民辦事。目前地方財力相對吃緊,更要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哪怕一年只辦一件甚至幾年辦成一件,只要動起來、有變化,老百姓同樣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對一時確實辦不起、干不了的事,相信把底數交清了、道理講透了,群眾也都是會理解的。還要看到,民生實事并非都是要花錢、花大錢的,如鎮街停車難、鄉村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類民生實事事項,都是可以花小錢辦大事、甚至不花錢辦成事的,關鍵要強化“事不在小,關鍵在辦”理念,真正把老百姓裝在心里。
票決制探索的是“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主責、代表主體”的工作格局,人大主導的“導”要體現在征集初定、審議票決、組織實施、監督評議的全過程。要發揮制度優勢,創新方式方法,完善與政府的溝通機制,用好監督評估機制,為代表和群眾參與全過程監督創造條件,讓代表和群眾說得上話、行得上權,做到前期調研務實、項目審議扎實、票決過程真實、事后評價落實,確保項目落地見效、民意有效抵達。
來源:湖南人大融媒體中心
作者:澤欣
編輯:黃飛飛